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:限价还是那个限价,但需要支付的房款总价比之前高了不少。
比如说,同一个板块,之前300万可以拿下一套,现在可能需要400万,甚至更多。
杭州的新房价格,部分板块有微调,但大部分板块确实没涨。
序号
|
板块
|
**限价
|
1
|
江河汇
|
69800
|
2 |
望江新城
|
69800
|
3 |
钱江新城二期 |
67500
|
4 |
翠苑
|
58000
|
5 |
申花
|
55000
|
6 |
文晖 |
51700 |
7 |
西兴
|
51500
|
8 |
长河
|
51500 |
9 |
桥西
|
51400
|
10 |
大关
|
50180
|
11 |
钱江世纪城
|
47000 |
12 |
三塘 |
47000 |
13 |
城东新城
|
46500
|
14 |
艮北新城
|
44000
|
15
|
笕桥 |
42640 |
16
|
祥符
|
40000
|
17 |
运河新城
|
40000
|
18 |
浦沿
|
40000
|
19 |
萧山市北
|
39500
|
20 |
小和山
|
31440
|
21 |
之江
|
38600
|
22 |
未来科技城
|
37700
|
23 |
金沙湖 |
37500 |
24 |
三墩 |
36800 |
25 |
云城 |
36100 |
26 |
铁路北 |
36000 |
27 |
桃源
|
34000
|
28 |
萧山城区 |
34000
|
29 |
宁围
|
33500
|
30 |
九堡 |
33400 |
31
|
华丰 |
33200 |
32 |
丁桥 |
32900 |
33 |
湘湖
|
32500
|
34 |
南站
|
32000
|
35 |
未来科技城2.0 |
31500 |
36 |
转塘
|
31500 |
37 |
勾庄 |
30500 |
38
|
乔司
|
30000
|
39 |
下沙高教园区
|
30000
|
40 |
三墩北 |
28100 |
41 |
大学城北 |
27500 |
42 |
良渚 |
27100 |
43 |
星桥
|
24000
|
44 |
瓶窑
|
24000
|
45 |
闲林
|
23000
|
46 |
崇贤
|
23000
|
47 |
东湖新城
|
22600
|
48 |
大江东核心 |
21300 |
但购房者需要承担的总价确实高了,这也是事实。
原因在于现在开发商越来越喜欢做大户型,尤其是改善楼盘,面积大了总价就自然高了。
江河汇的IFC,就打算把主力户型做到200方以上,这意味着限价69800元/平米,总价1400万起。
一年前,同样是江河汇流区,江河鸣翠限价68500元/平米,户型面积段约143-229方,门槛比现在低了至少400万。
同样是限价69800元/平米的望江新城,两三年前的御品,主力户型面积段约119-185方。
总价比现在友好的多,即便是杭州**豪宅,普通人垫垫脚也可以参加摇号,毕竟总价八九百万的房源也有。城市的优质板块,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。
总价900万和1500万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
再一次验证:买房要趁早。即便是限价严格的杭州,依旧成立。
虽然限价依旧还是那个限价,但总价更高了,还更难买了。
开发商为什么把户型做得那么大?
会这么问的人,言下之意在于:为什么不做小点,让“我”能买得起?
因为开发商根本不在意“你”买不买得起,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缺客户买。户型做小点也是售罄,户型做大点也是售罄,为什么不做大点呢?
土地挂牌的公示中,对各项指标都有要求,但对面积并没有规定。即便是商业地块,只对最小产权面积有规定,但没有规定面积的上限。
既然没有规定,怎么设计都可以,只要符合建筑规范。
把户型做大,对于不缺客户的开发商来说,就太省心了,这意味着更少的业主。服务600位客户,和服务400位客户,明显后者要省心。
不仅省心,利润还更高。每平米的售价是一样的,能做面积是一样的,这个楼盘的销售总额从土地挂出来就确定,要抠利润,也只能在精装上抠。
现在品质也有要求,意味着精装不能打折,那面积大点还更省点,同样都是四房两卫,200方的精装成本比160方高不到哪里去。
这样不缺客户的市场行情下,户型越来越大的设计,就是一“市场倒逼设计”的现象。
事实上,不仅只是江河汇这样的顶豪板块高不可攀,更多的市中心优质板块正在离我们远去。
新一轮的新盘,基本上规划的面积都是大户型。
观品主力户型面积约169方、188方、191方、233方……奥体SKP、融信傲世邸,也都把主力面积段定在了180方以上。
大兜路边上的英蓝项目据说主力户型面积也会在200方以上。
有趣的现象:你可以承受得起单价,但高攀不起总价。
当然这些楼盘本身面对的就是改善人群,面积做大可以理解。毕竟改善需要更大的面积,筛选掉“踮脚尖”的客户,业主的气质会更统一些,对于一个楼盘后期的维护是有好处的。
但刚需板块也都设计成大户型是怎么回事?
不算豪宅板块的之江,有个楼盘叫锦翠栖源府,整个楼盘全部都是245方。也就是说,这个楼盘的门槛也爬上了千万级。
如果按这个思路走下去,500万买之江也会成为历史……
三墩北这样一个刚需板块,限价牢牢锁死在28100元/平米的刚需板块,也有楼盘走大户型路线。融信如澜轩规划的户型面积全部是约170方。
开发商的想法当然理解,前面我们已经解释过了,开发商都是一个出发点:要利润。
但对于购房者来说,从300万买三墩北到500万买三墩北,主城洼地只能理解成均价洼地。
当然有人会问:500万买三墩北的大户型,不如去买4万+板块的小户型。但是,你想想3万+的楼盘会做大户型,4万+的板块难道还会一直做小户型吗?
如果新的楼盘都做成160方以上的大户型,总价门槛等于集体提高,所以以后我们除了统计板块限价,还要算算板块的门槛总价。
这么一算,我们发现:嗯,房价没有涨,购房成本涨了。
我在想,顶豪板块做大户型也管不了,毕竟和客户群的需求本身是匹配的。刚需板块为了让广大群众能买得起,除了控单价,是不是还得控总价?
怎么控总价?我想起来若干年前的一条政策:7090政策。